自从我走上护理岗位,时间在时快时慢中近4年了,来普外三科也快半年了。记得在我接到调任的刹那,我的心好像凝结了,一次内外科的转折,陌生又向往,更多的是担心,害怕自己这种女屌丝适应不了那里的一切。
记得刚来科里没有多久,内心的那份不自信与担心在膨胀着,我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说在儿科的日子像坐过山车,愉快的工作气氛与时不时突来的危重宝宝,使得心情一会上一会下,那普三的日子就像世界之窗里的天马行空,看似平静,到了制高点,足以让我找不到重心,头晕目眩。一句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来只则安之”,逃避只是弱者的行为。
刚到科室的时候,我很幸运护士长安排跟着陈博老师上班。她冷静认真细心,很多工作要点都会教得细致到位。慢慢地自己上手倒班了,可要写的病历单子真的太多了,频频出现地小细节问题。护士长面带微笑说“内外科是有区别的,没事,慢慢来”。同事们也会很热心温馨提示,下次会更好。让我感觉像回到儿科一样亲切。换种心态,把每天工作安排井然有序,渐渐开始接受这个换岗的结果。
还记得那是忙碌的一个月。我分管了一位叫周深的老爷爷,术后胃管,各路腹腔引流管,尿管聚于一身,术后疼痛的呻吟声,难忍的汗臭味,口腔呼出的口臭味,无比难受。可就在术后当天医生开了个急抽血,一针下去,血管破了。还没等我找理由,老爷爷就有气无力地对我说“姑娘,没事,我都是老人家了,血管不好,没抽到不怪你。”顿时很自责,其实我自己很明白找的那根血管还很好,是自己的失误。突然觉得自己很庆幸遇到一位如此宽容慈爱的患者,紧接着给老爷爷做了口腔护理,温水擦浴,管道护理与宣教,从老爷爷的眼神里看到了感激之心。来照顾老爷爷是他的外甥,是一个年轻小伙,照顾不周可以理解,因此每天都会多留意这位老爷爷,老爷爷总是不离口说你真好,谢谢之类的话。经过二十天的治疗,老爷爷出院了,我坐在电脑旁写特护单,老爷爷从我眼前走过没有留意,没有几分钟,老爷爷笑着脸重新站在我面前对我说“小钱,我想再说一声谢谢”。当时只是回应一句“不谢,我该做的,回家好好休息”。坦白说我这个过程很累很脏也很享受,享受患者的认可与感激,享受我们这份职业的高尚,深深懂得了宽容与感恩可以融化那些负面情绪。
说到宽容,那就不得不提我们的护士长袁伟。几次工作不到位,她总是会说没事,可能不习惯,做几次就好了。有一次操作考试没有考好,可能会拖全科室的后退,拿不到奖金的名次。护士长并没有责怪反而安慰道“努力了就好,下周还有机会拿奖的”。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田,更可以使找到重拾起自信的决心。她的宽容之美乃至人格之美,可以感化我们每一位同事。
现在的我日渐爱上这里,爱上这里的人,爱上这里的病人,爱上这里的工作。尽管它有时很忙,忙于疯狂接各种手术病人,忙于做各种基础护理。忙到脚打软,夜间脚痛难眠。但我仍旧执着着这份坚持,珍惜着这份缘份,感悟着这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