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感管理十月份,请注意预防这五种疾病!来源:健康中国、苏州疾控、东莞疾控 作者:转发 编辑:新余市人民医院 时间:2023-10-16 14:51:01 浏览:93 十月请重点防范 以下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 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温馨提醒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减少人员接触,做好防护及时就诊。
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感染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温馨提醒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多喝水,适量运动,调整心态,提高免疫力。 注重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与出现呼吸道症状者保持距离。 及时完成新冠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 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主要症状 秋季为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起病急,病情重,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部分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继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
温馨提醒
注意个人卫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防止其污染水源、食物和物品等。 可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奶瓶等器具的消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临床特点 10月是手足口病流行的次高峰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儿童突然起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现疱疹,集中在手、脚和口腔周围。
特别注意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十一”假期,小朋友爱去游乐园等人群密集场所,交叉感染机会增多。
温馨提醒 ☑ 勤洗手、勤晒衣被。 ☑ 喝开水、吃熟食。 ☑ 经常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奶瓶等用品。 ☑ 家长可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俗称“手足口病疫苗”)。 ☑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 临床特点 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特别注意 十月气温变化大,适合一些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节假日聚餐增多,应重点关注食源性疾病。
温馨提醒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不吃病死禽、畜肉和腐败变质的食物。炊事用具容器生熟分开。 控制细菌繁殖。合理储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宜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杀灭病原菌和灭活毒素。食物煮熟煮透再吃,剩饭菜不易反复加热,食用前务必加热煮透。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饮用水要达标,新鲜果蔬仔细挑,生食瓜果要洗净,保质期过不再吃。
日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 国庆假期传染病防控健康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