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师园地不能与酒同服的7类药物,除了头孢还有……来源:整合丁香园心血管时间 作者:新余市人民医院 编辑:新余市人民医院 时间:2024-12-13 10:22:31 浏览:29 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和调味品,主要为水和酒精。酒精与许多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导致药效降低/增强,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导致死亡。研究表明,约25%的急诊与酒精和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警惕药物与酒之间的相互作用。 哪些药物与酒精存在相互作用 1.抗菌药物:服用抗菌药物期间饮酒无异于自酿苦果,这主要是由于双硫仑样反应,其中典型代表为头孢类抗菌素(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米诺等)。许多抗菌药物具有与头孢类抗菌素相似的作用,患者用药后再饮酒,会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头晕、恶心,严重时可造成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这种反应一般在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由于部分症状与醉酒相似,很容易漏诊。 提醒:大家在服抗菌药物后,不要喝酒,药量越大、饮酒越多,这种反应越强,后果也越严重,停药后最好等几天再饮酒。另外,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联用酒精也会出现此类不良反应。虽然并不是所有头孢都与酒精产生双硫仑样反应,但因为大部分人群无法精准地区分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头孢类药物,且不能判断影响程度。因此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治疗期间不要饮酒。 2.麻醉药:术前使用麻醉药可以使人丧失意识和痛觉,而长期饮酒者需要更大剂量的麻醉药才能达到失去知觉的效果。然而,加大用量会增加不良反应和手术风险,如增加氟烷和氨氟烷的用量会加剧肝脏损害。 3.非甾体类抗炎药:部分心脏病患者以及关节痛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导致胃肠道出血,服用期间饮酒会加重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后果。有胃肠溃疡史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尤其容易发生这种严重并发症。 4.抗凝药物:华法林可延迟血液的凝固,酒精能够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如果是长期酗酒者则表现为华法林作用的降低,抗凝作用减弱。 5.降压药物:有些高血压患者有这样的体会: 喝酒之后, 次晨测量血压, 发现血压控制得特别好,之后又会出现血压反跳,明显高于平时的水平。原因在于酒精能扩张血管,从而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饮酒后服用降压药,容易出现低血压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猝死,肾炎、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病人尤其容易发生这样的危象和意外。此外,血压突然降低,导致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出现反跳现象,不利于平稳控制病情。 6.抗肿瘤药物:服用抗肿瘤药物的肿瘤也一定要戒酒!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可能抵消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功效,而且还可能促使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和扩散,最终大大缩短肿瘤患者的寿命。此外,大多化疗药物有肝脏毒性,易引起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酒精对这些不良反应有推波助澜的负面效应。 7.其他:除了上述说到的,还有很多药物与酒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例如抗精神类药物(氯丙嗪、地西泮等)、降糖药物、抗组胺药物、抗癫痫类药物等。 酒精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机制 药物药效的强度与维持时间与到达作用部位的量和代谢速率等因素相关,酒精通过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主要机制 1.酒精与药物竞争相同的代谢酶而抑制药物的代谢,延长和增加药物的作用,从而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2.长期饮酒刺激药物的代谢酶,降低药物的作用。例如喝酒导致药物的代谢酶被激活,在停止饮酒几周内仍可加快药物的代谢,使药物在体内的时间缩短,降低药效。 3.长期饮酒可以导致药物转化为有害物质,造成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 4.酒精能够增加中枢抑制剂等药物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喝酒有害身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原则上都不建议大家饮酒。对于正处于服药阶段的患者,如有需要一定要遵循医嘱禁酒,否则最后喝下苦酒的还是自己。 |
|